一、产业研究概要 聆听世纪钟声,历经风雨洗礼。作为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沿与窗口,大连在与共和国同行的岁月里,70年间风雷激荡、瞬息巨变,飞速发展的大连港、石化基地及旅游胜地,不仅见证了中国沿海经济的崛起,带动引领着腹地经济的发展,也记录下东北地区深化改革、持续开放的辉煌印记。 二、产业发展历史与现状 (一)城市简介及产业发展沿革 大连,别称滨城,旧名达里尼、青泥洼,是辽宁省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辽东半岛的南端,东临黄海,西濒渤海,北接陆地,南隔渤海海峡与山东半岛相望,土地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745万人(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是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贸易、港口、工业、旅游城市,也是新一线城市。 大连市多山地丘陵,少平原低地,整个地形北高南低,北宽南窄,地势由半岛中部轴线向东南侧黄海及西北侧渤海倾斜,近黄海一侧长而缓。整个地势平均海拔50米左右,山地与平地面积之比约为4:1,土地构成为“六山一水三分田。”大连市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一面依山,三面环海,形成了既有大陆季风气候,又有一定海洋性气候的特色。主要特征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暖湿同季,降雨集中,日照丰富,季风盛行。 1、近代商港的出现与现代大连城市的形成 大连地理位置卓越,且具有高度的战略意义,大连特殊的地理和环境被俄日等帝国所觊觎。 1891年,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正式宣布修筑西伯利亚铁路,标志着沙俄战略重心转向东方。随后沙俄借“三国干涉还辽有功”先是诱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获得借东北土地修筑中东铁路的特权,继而又在1898年强租旅顺、大连地区。1898年俄国租借旅大地区后,考虑到大连湾深水、不冻、不淤等优越自然条件,决定在该处投资兴建港口。1899年7月31日,沙皇尼古拉二世敕令于大连湾南岸修建大连港和大连市。同时,宣布大连港为“自由港”,以此缓和与其他列强的矛盾。沙俄企图把大连作为自己永久的租借地和军事占领地来经营。沙皇任命萨哈罗夫为总工程师,后为达里尼市第一任市长。沙俄在东西青泥洼征用土地,强迁居民,将青泥洼一带5.4万余亩土地划为城市用地,“当时,青泥洼一带有东青泥洼(17户)、西青泥洼(20户)、黑嘴子(10余户)、西岗子(13户)之小聚落,并零散存在着山神社、龙王庙之村落”。自1899年下半年至1902年末,萨哈罗夫每天役使四五万中国劳工在大连湾南岸大兴土木,移山填海,筑港建市,青泥洼渔歌唱晚的日子就此终止。 从1899年开始,第一期3年半的工程(预算1000万卢布),首先以45万卢布收购东起寺儿沟,中经青泥洼,西至黑嘴子等处25个村50多个屯的5.4万公顷土地,确保都市建设之可使用土地量。平均每亩收购价只有12个卢布,按当时俄卢布与清朝白银比价折算,每亩不到3两银子。第一期筑港计划于1902年末竣工,设计能力为可同时停泊千吨级轮船25艘,年吞吐能力为30万吨。沙俄殖民当局对大连商港采取边建设边使用的方针,到1902年,进入大连港的商船达717艘,日均2艘;帆船1418艘,日均4艘。全年进港上岸货物7万多吨,客流量计5.4万人。第二期计划因日俄战争爆发而中断。但是迄于1903年末,海港吞吐能力已达42.3万吨,并开辟了大连至烟台的定期航线和大连至上海、朝鲜、日本长崎以及欧洲港等地的不定期航线。大连港已具备港口业务需要的各项功能,标志着大连港初具规模。俄国时期共建有:东、西防波堤全长2100米,堤内水域195公顷;护岸石墙1565米;码头仓库12座,总建筑面积为14612平方米;3座客货兼用码头,可供11艘5000吨级船舶停靠,年吞吐量100万吨以上;3000吨级船坞,港区铁路连接东省铁路干线,成立港务局管理港口。1902年,随着大连港口贸易的进行,大连港还正式开办了客运业务,并在码头附近建有简易客运站,当年进港旅客达54134人次,其中俄国船所载10718人次,日本船33931人次,英国船7099人次,中国船2386人次。这些旅客都是为贸易、经商而来,或者来大连谋生的人,大连的人口也随之增多。 1899年俄国设计的达里尼城市规划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百余年的产业发展沿革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蓦然回首我们会发现,这座城市百余年的建市历程,伴随着产业发展的潮起又潮落,大致上,可分为六个产业发展阶段。 大连市产业发展变迁 (二)产业发展总体现状 近年来,大连市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稳步增强,增速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经初步核算,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782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32%。 2017-2021年大连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与此同时,大连市第一产业增长速度不断下降,二、三产业接替上升,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日趋增大,基本形成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其中,2021年第二、三产业合计占比达到93.44%,比2017年时增长0.26%。 2017-2021年大连市一二三产增加值占比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三、招商引资现状及特点 (一)外来投资企业数量不断增长 近年来,随着大连在产业、人才等环境的不断优化,吸引外来投资企业数量不断增长,但在疫情影响下,最近三年的外来投资企业数量有所下降。根据我院大数据显示,2012年的210家企业快速增长至2018年的612家。值得注意的是,在疫情影响下,大连最近三年在吸收外来投资方面波动相对较大,2019、2020、2021年大连市吸引企业投资数量有所降低,分别减少-5.56%、-10.73%和-17.44%。 2012-2021年大连市外来投资企业注册数量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大数据 (二)外来投资企业主要来自北上深及东北城市群 根据我院大数据显示,北京、上海、沈阳、深圳来大连投资企业数量分别达到1699、699、682、408家,显示出大连对于沿海及发达地区企业的吸引力。除此之外,大连在东北城市群的产业吸引力也有目共睹,分别吸收了来自哈尔滨、长春、青岛的135、125、102家企业投资。 大连市外来投资企业来源地排名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大数据 (三)外来投资金额两头多,中间少 根据我院大数据显示,大连现有的外来投资企业注册资本呈现出“两头多,中间少”的分布格局。其中,占比较多的注册资本区间为“1000万以下”、“1000-3000万”、“1亿及以上”,占比分别达到40.83%、27.24%、15.46%。 大连市外来投资企业注册资本占比分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大数据 (四)外来投资目的地分布较为集中 截止目前,外来投资进入大连的目的地选择较为集中,主要呈现“中心多,四周少”的分布态势,并在中心区域存在“南多北少”的现象。其中,中山区、甘井子区吸引外来投资最多,分别达到783家、766家,也是大连吸引外来投资企业数量唯二超过700家的地区;沙河口区、西岗区位居二流,吸引外来投资企业数量位于400-700家之间。 大连市外来投资企业区域分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大数据 (五)产业载体分布情况 重点工业园区布局功能定位 ◆大连长兴岛经济区(A.船舶及装备制造基地 B.石化产业基地):重点发展石油化工、船舶、装备制造等产业。 ◆大连花园口经济区:重点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先进装备制造业园区):重点发展电力电器、数控装备、芯片制造、数字技术、生物医药、半导体照明等产业。 ◆大连汽车产业区:重点发展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等产业。 ◆大连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重点发展资源再生利用产业。 ◆大连松木岛化工园区:重点发展海洋化工、精细化工、合成气化工等产业。 ◆大连三十里堡临港工业区:重点发展新能源装备、船舶配套、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 ◆大连炮台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中小企业轻型加工等产业。 ◆大连太平湾沿海经济区(大连航空产业经济区):重点发展临港重装备制造、航空等产业。 ◆大连旅顺绿色经济区(旅顺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装备、船舶等产业。 ◆大连湾临海装备制造业聚集区:重点发展临港重装备制造等产业。 ◆大连登沙河产业区:重点发展特殊钢、通用航空等产业。 ◆大连皮杨中心产业区:重点发展水产加工、服装、环保等产业。 ◆大连瓦房店轴承产业园区:重点发展轴承、机床、风电设备等产业。 ◆大连新兴产业经济区:重点发展新能源装备、临港装备制造、海洋工程、木材加工及家居、冷链物流等产业。 ◆辽宁海洋产业经济区:重点发展食品精深加工等产业。 ◆大连金州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船舶配套、水泥及制品等产业。 ◆大连冷链物流及食品加工园区:重点发展水产品加工等产业。 ◆大连亮甲店工业区:重点发展各种刀具及装备制造产业。 ◆大连长城三涧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泵业、铸造等产业。 ◆大连绿色食品工业园:重点发展食品加工等产业。 ◆大连红沿河核电循环经济区(大连三台特种新材料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核电、风电及海水淡化、新材料等核能综合利用等产业。 ◆大连海湾工业区(A.普兰店经济开发区 B.太平中小企业园区 C.丰荣工业园区 D.铁西工业园区):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电力设备器材、机械制造、生物医药、船舶配套等产业。 大连市重点工业园区布局示意图 资料来源:大连市十四五规划、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