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20年3月,无锡在全国城市中率先提出了打造“零碳城市”的工作目标。据相关新闻资讯:“根据《无锡市碳排放峰值研究》,在没有重大经济波动和技术突破的情况下,无锡很大概率上将在2026年左右实现总量达峰,峰值规模将在1.2亿-1.3亿吨(二氧化碳)的区间范围内。” 2020年,无锡经济总量约1.23万亿元。能源活动是无锡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占到排放总量的93.6%。从有电力数据记载以来,无锡的用电量一直处于快速成长中。2020年,无锡市全社会用电量760亿千瓦时,最高负荷达到1345.43万千瓦,两者均创历史新高。无锡是当前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典型代表,其经济发展所需的能源主要依赖化石能源,且大量用电需求来自区外供应,能源转型艰难。在绿色能源结构上,2020年无锡煤电装机占比超过50%,达到51.2%,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仅有13.5%,绿色能源的发展仍需要加大结构比例调整。因此,无锡的“零碳城市”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数字化建设,尤其是发展那些可以帮助实现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碳排放的产业。 无锡市在2021年市两会期间提出,将积极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战略谋划,要编制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规划好目标清晰、操作性强的路线图,率先探索建立零碳基金、零碳技术产业园。其中,无锡高新区也表示积极规划设立零碳科技产业园,打造长三角乃至全国知名的零碳技术集聚区、产业示范区,积极争创国家级绿色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和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示范园区。 在此背景下,零碳产业园区建设应该如何具体实施呢? 前瞻认为,零碳建设是一项极为复杂及先进的创新工程,首先,零碳战略第一步是从源头降碳入手,无论建筑、交通或是工业生产等其他领域,要实现零碳的核心都是能源结构的转型,在能源结构的选择可以在风电、水电、太阳能等非化石能源,并进行合理结构比例调整。前瞻认为在零碳产业园区的具体实施可以重点从能源结构、低碳技术、智慧监管、降污减碳等层面进行逐项攻破。 一是:能源结构改革是根本,构建绿色能源结构体系。 进行能源结构转型:零碳园区的建设中应逐步提高非化石能源在园区能源结构占比,关注国家及地方对于绿色电力购买的相关政策,条件成熟时进行绿色电力购买。 大力推广清洁能源:通过在园区内因地制宜的建设包含屋顶光伏、氢能在内的配套设施,推广园区内清洁供热,持续推进清洁取暖,扩大集中供热范围,因地制宜推行气代煤、电代煤、热代煤、集中生物质等清洁采暖方式。 发展节能储能技术:通过统筹工艺环节、优化生产组织、工序共享等手段实现园区内能源由点及面的综合利用。其中,储能技术的发展也是推动能源结构升级的关键。 二是:多维度低碳技术应用,加快零碳技术创新发展。 生产制造层面节能 碳排放分析:根据碳足迹量化标准对产品进行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分析、计算。 工艺共享:针对可进行工艺共享的环节统一规划和布局。 回料利用:实现园区内生产物料100%回收利用。 绿色建筑层面节能 被动设计:利用天然采光、自然通风以及围护结构保温隔热等形式降低建筑的用能需求。 绿色材料:采用绿色环保产品、满足质量要求前提下提高使用回收材料比例。 光伏建筑:公共照明全部采取“风光伏发电+LED灯”。 节能系统:走廊、楼梯间、门厅、大堂、大空间、停车场等场所的照明系统采取分区、定时、感应等节能措施交通节能。 智慧交通层面节能 进出管控方面:对于尾气污染物超标车辆或环境信用不达标的车辆不得进入园区。 在设施建设方面:加大园区内及周边地区充电桩、加气站、加氢站的投入及建设。 在车辆管理方面:鼓励企业使用电动车辆或氢能车辆,以及共享纯电力班车。 碳捕存和利用 碳捕集:燃烧前捕集、燃烧后捕集、富氧燃烧和化学链捕集。 碳输送:将捕集的CO2运送到可利用或封存场地。 碳利用: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将捕集的CO2实现资源化利用。 三是:数字化智慧监管,建立零碳智慧能源管理体系。 供应:主要包括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微风风力发电系统、风光互补路灯、智能充电桩、锂电池储能系统、氢能储能系统。 监测:建立园区碳排放指标体系和碳应用,为后续产业链优化,数字化助力碳减排提供方法支持和体系框架。 管理:基于园区内各类能源数据进行综合调度和能耗管理优化。 服务:利用相关碳数据管理、碳核算模型、碳足迹溯源等指标助决策者完成智慧决策,配备如园区碳核算、场景化碳减排、碳中和路径规划等服务能力。 四是:推动循环利用,实施减污降碳零排放。 废水层面 分流管理:贯彻雨污分流、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分流。 分类处理: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分质分类处理。 共享试点:开展通用工序设施共享试点,对废水统一收集和处理。 大气污染物层面 集中供热:对废气统一收集和处理,部分实现园区内能源梯级利用。 共享试点:开展通用工序设施共享试点,对废气统一收集和处理。 固体废物层面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消除工业固体废物的外排及堆放现象,实现一般工业固废100%分类与收集。 危险废物:建立危险废物暂存点设施共享试点,全流程可追溯的数字化管理。 土壤地下水层面 土壤污染重点企业:退场时必须进行土壤地下水退场调查并进行公示。 非土壤污染重点企业:定期开展土壤地下水隐患排查和土壤地下水监测。 零碳园区的建设不仅仅只有上述几大层面的建设内容,在具体的实施建设中还要把握现有园区的现状条件,资源要素等,进行合理的梯度升级。目前,国内也有一批走在前列的低碳园区分别为北京金风科技亦庄智慧园区、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山东国网德州供电公司产业园区、上海中国花博会园区、江苏大丰“碳中和”工业园区等,在具体的实施中可以进行相应借鉴。 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将“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前瞻产业研究院作为科技创新型智库,为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碳达峰与碳中和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实现应对气候变化中长期目标和愿景,对接新发展理念和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为此专项成立了「前瞻碳中和战略研究院」。 「前瞻碳中和战略研究院」将聚焦碳中和领域的政策、技术、产品等开展研究,瞄准国际科技前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围绕“碳中和”开展有组织、有规划科研攻关,促进碳中和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为企业创新找到技术突破口,为各级政府提供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路径管理咨询,帮助各大单位节能减排低碳转型提供解决方案,促进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