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在步入老年后,会变得越来越健忘。此时,神经细胞将会逐渐减少,人的记忆总量在不断缩小。即使并不希望这样,但却也无可奈何。
老年人虽已遗忘掉某些无关痛痒的事物,但多年以来留存的记忆总量仍旧相当庞大。与此同时,分配到不同记忆之中的神经细胞的数量也在不断减少,导致新事物难以留存于记忆之中。对于老年人而言,他们的大脑中已经充斥着各式各样的记忆,再也没有余地留存下那些无关紧要的事物。
不过,遗忘是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的变化,它并非是什么坏事。不如说,遗忘是大脑凝望未来而积极改变的绝佳验证。
在海马体中,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出新的神经元,持续不断地清除原有的神经元,即过往的记忆不断遭受清除,从而获取全新的记忆。换言之,“遗忘”与“获取新记忆”这两者间互为表里。唯有经历上述过程,个体的大脑才能不断进步。为了获取新记忆,不断消除旧记忆
实际上,大脑中已有“主动性遗忘”这一机制。原来大脑非但没有在努力地维持记忆,反而会迅速地清除记忆。更为令人惊讶的是,脑科学界已经证实了人体内也存在着一种蛋白质,它能积极主动地加快遗忘进程,它被称为“Rac1”。
这一蛋白质分子属于“低分子量 G 蛋白”(Small G Protein)。它在细胞内的信息传递中,发挥着加快传递的分子开关功能。并且,Rac1 分子与细胞的形状及其运动、细胞之间的黏附、基因的使用方式等息息相关,具备的功能也涉及多个领域。
脑科学界已经证实,大脑之中一旦出现 Rac1,就会产生主动性遗忘。除此之外,Rac1 还具备改变“肌动蛋白丝”(actin filament)这一细胞骨架形状的功能。细胞突起是产生突触的重要场所,上述功能将会导致细胞突起的消亡,由此突触发生退缩性变化,记忆也不复存在。
大脑兴致勃勃地接收新信息,并且分泌出大量的多巴胺(dopamine)。与此同时,促进主动性遗忘的 Rac1 数量增加。产生多巴胺的神经密布于海马体之中,它们会引起突触发生改变,从而促进新记忆的产生。与此相对,大脑也会同时激活 Rac1,消除旧记忆。
大脑竟会积极主动地生成“破坏记忆”的蛋白质?面对这一事实,想必不少人都会惊讶不已。此前,我在面对健忘时内心五味杂陈,既觉得可悲可叹,又觉得怒火中烧,其中也夹杂着几分失落。然而就在我在熟知了这一事实后,也能容忍自己的健忘,顿觉心旷神怡。遗忘可谓是“挑战新事物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