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咳嗽,校果好,患者点名要
益气养阴、健脾益肾、理气祛痰 久咳,喘息,自汗盗汗
心悸、气短、咽干口渴、痰粘难咯、易感外邪
成分:太子参 黄芪 麦冬 黄精 白术 枸杞子 何首乌 陈皮 防风 拳参 五味子 缩马贯众等
用法用量:口服 一次10ml,一日三次
功能:益气养阴、健脾益肾、理气祛痰用于 咳嗽气阴两虚症。症见久咳,喘息,自汗盗汗心悸、气短、咽干口渴、痰粘难咯、易感外邪等。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见上述证候者。
规格:本品为棕红色液体;气微,味苦 涩
慢性支气管炎一般都是由急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持续时间长、久不治愈而形成的。临床上凡咳嗽、咯痰或喘息每年发作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可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咳嗽、咯痰,持续时间较长,每年3~4月及10~11月为好发季节。咳嗽、咯痰在晨起时较为明显,痰多色白,质地较清稀,易于咯出。如出现痰色变黄,质黏稠或呈脓痰则提示合并细菌感染。
慢性支气管炎多归属于中医学“咳嗽”“痰饮”的范畴。痰浊是其主要的病理因素,而痰的产生由于肺、脾两脏关系密切,故中医有“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之说。因此,在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主要治疗为补肺固表、健脾化痰。发作期则应以宣肺止咳化痰为主。化痰应根据痰的色、质、量、味来辨别寒痰、湿痰、热痰,而分别施以温化痰饮、燥湿化痰、清热化痰等不同治法。
慢性支气管炎其本质是支气管的损伤、破坏甚至重构,是一个需要长期保养和治疗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