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王女士反复低烧,双手及前臂麻木胀痛,药物治疗始终不见好。她以为是自己的颈椎病加重了。就诊后发现,她心脏里长了肿瘤,肿瘤切除后的病理证实这是心脏黏液瘤。王女士很是疑惑:只听过肝肺等器官上长肿瘤,心脏上长还是第一次听说。 没错,心脏不仅能长肿瘤,还会得癌症。虽说心脏自身的结构特点决定它不容易长肿瘤,却也不能绝对幸免。今天,医生就来揭秘心脏长肿瘤的真相。 心脏长肿瘤 其实不太容易 心脏肿瘤,指生长在心肌或临近组织的新生物。由于心脏组织主要由心肌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具有高度分化、有序的结构,它们从我们出生开始就几乎已经停止了分裂增殖。相比之下,皮肤、肺部等其他器官由于细胞的更新和生长速度较快,更易发生肿瘤。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被大家认可的说法包括: 血液供应。心脏内的血液不断快速流动,这种持续的血流状态不利于肿瘤细胞的停留、种植和生长。 压迫效应。心脏被肋骨和胸腔壁环绕,这些结构限制了肿瘤的生长空间,使得肿瘤无法像在其他器官中那样自由生长。 五个因素 或可诱发心脏肿瘤 心脏长肿瘤的具体原因尚不完全明确,目前研究发现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某些心脏肿瘤与遗传突变或家族遗传有关,比如纤维肌症、结节性硬化症和家族性心脏黏液瘤等。 环境因素。长期暴露于某些化学物质、放射线或污染物中,可能对心脏细胞的基因造成损伤,从而诱发肿瘤的形成。比如,在一些高辐射环境下工作的人群,可能面临更高的患病几率。 慢性炎症。长期炎症反应或感染,可能会增加心脏肿瘤的发生风险。某些病毒感染,也可能会影响细胞的正常生长和调控机制,导致异常增殖形成肿瘤。 其他部位肿瘤转移。如肺癌、乳腺癌等邻近器官癌细胞可能通过血液等途径转移至心脏,形成转移性心脏肿瘤。这种肿瘤,往往是恶性肿瘤。 内分泌因素。内分泌系统的紊乱也可能与心脏肿瘤相关。激素水平的失衡可能影响心脏细胞的生长和代谢,增加肿瘤形成的可能性。人体的免疫系统出现故障或失调时,可能无法有效地识别和清除异常增生的心脏细胞,从而使肿瘤得以发展。 心脏肿瘤 也分良性和恶性 一般来说,心脏肿瘤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大多数原发性心脏肿瘤是良性的,通常生长缓慢,不会扩散到其他部位。黏液瘤是成人最常见的良性心脏肿瘤,占一半以上。黏液瘤可以生长在心脏的任何心房和心室腔内,以左心房内最常见,可能导致血流阻塞和心脏瓣膜功能障碍,也可能因为肿瘤的部分脱落造成身体器官的栓塞。 相比之下,原发性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是肉瘤和淋巴瘤。肉瘤多发生于心脏的右侧,可引起心包积液、心脏压塞等症状,通常生长速度快且对心脏功能产生重大影响,并且可能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 警惕不明原因的心脏症状 尽管心脏肿瘤是一种少见的疾病,但对于患者来说,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定期体检和注意不明原因的心脏症状可以帮助早期发现潜在的心脏问题,从而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心脏肿瘤表现出的症状,会因肿瘤类型和位置不同而异。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患者早期常无临床症状,随着肿瘤生长,可逐渐出现胸闷、心慌等不适。心脏每跳动一下,这个瘤也会动一下。 如果肿瘤长得不牢的组织脱落下来后,会随着血液到处跑,从而形成种植扩散或栓塞,严重者可出现晕厥,甚至猝死。前文中提到的王女士之所以出现四肢麻木,就是因为瘤体的栓子掉到四肢末梢血管处,引起了堵塞。 需要注意的是,许多症状并不具有特异性,可能与其他心脏疾病相似,容易被误诊或漏诊。 发现心脏肿瘤 首选手术切除 诊断心脏肿瘤通常需要结合多种影像学检查,心脏超声是诊断心脏肿瘤的首选方法,它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和活动情况。医生可能会进一步通过心脏核磁、CT扫描等检查,来获得更详细的心脏结构信息,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肿瘤的特征。 对于一些复杂的病例,心血管造影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心脏的血液供应情况,来评估其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最终,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分析,是确诊肿瘤性质的“金标准”。 一旦检查确诊为心脏肿瘤,只要患者能耐受,均应首选手术切除,并进行病理诊断。手术对原发性良性心脏肿瘤的疗效确切,预后良好;但对于一些无法完全切除的恶性肿瘤,放疗可以帮助减少肿瘤的体积,化疗可以被用来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除此之外,可能还需要结合靶向治疗等方法,以实现心脏功能恢复和预防复发的目标。少数情况的心脏肿瘤还可以通过心脏移植的方法进行治疗。 良性肿瘤 预后更理想 虽然心脏肿瘤相对罕见,但了解其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非常重要。一旦发现,建议及时就医,以便进行适当检查和治疗。心脏肿瘤的预后取决于肿瘤的类型和治疗的效果,良性肿瘤通常有很好的预后,特别是在完全切除后,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 恶性肿瘤的预后则效果不一,但通过早期发现和治疗,患者可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