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4日讯,大约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记者都很喜欢烤鸭店的活儿。因为干完活儿,掌柜的一般都会送两套“鸭架子”留念,然后赶紧蹬上自行车,回家路过副食店,买把菜叶子,再来把粉丝。当晚,媳妇的嘴一般都特甜,会很主动围上围裙冲进厨房细火儿慢炖,然后全家人一起改善改善。两碗鸭汤泡米饭下肚,再咂摸咂摸鸭脖子鸭腿上剩的少许肉丝儿,这种满足感今天的人很难体会。
其实在中国,每一个地方,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味觉符号。川菜的麻辣,粤菜的清淡,淮扬菜的鲜美,鲁菜的大开大合……而北京,作为历史与现实的首都,一直是八方美食荟萃于此,因此,不仔细想还真想不出有什么能在全国叫得响的地方菜。烙饼卷带鱼、干炸丸子算吗? 凡事都有例外:比如独具匠心的北京烤鸭。
俗话说,来北京三件事,登长城、逛故宫、吃烤鸭。长城故宫都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的人文符号这自不必说;而烤鸭这种菜品能与前两个名片并列,足见其不是“凡鸭”。 有其父必有其子。接下来当了皇帝的朱棣也好这口儿,在迁都北京后,烤熟的鸭子自然也得给我“飞过来”。 烤鸭进京后,那可谓是受“万千宠爱”,人人逢年过节都会来上一只。到了到了嘉靖年间,烤鸭两大门派之一的焖炉烤鸭便传入民间,而刘福记北京烤鸭传承的就是这种“焖炉烤制技法”。所谓“焖炉”,其实是一种地炉,炉身用砖砌成,大小一米左右见方。焖烤鸭子之前,需用秫秸等燃料放炉内,点燃后将炉膛烧至适当的温度,将其灭掉,然后将鸭坯放在炉中铁罩上,关上炉门,故“焖炉烤鸭”即是由炉内炭火和烧热的炉壁焖烤而成。
再回过头来,现如今刘福记在南方可谓是烤鸭界的“一哥”了,可以与北京的“全聚德”有的一拼。一般来说,在刘福记有着一种比较讲究的吃法是先将很薄很脆的鸭皮蘸上糖吃,算是开胃。就跟吃蟹黄一样,鸭皮也成了讲究的食客口中烤鸭最好吃的部分。此外,还有人说用焖炉烤出的鸭子有股别具一格的香味儿。反正蘸上甜面酱、葱丝、黄瓜后还能闻出来的我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可以说,刘福记的“鸭文化”既是物质文化也是精神文化。“百年京味 焖炉现烤”,它不仅承载了刘福记的经营技艺和理念,传达了百年老店的历史底蕴,给顾客带来老北京特有的“京韵”体验,也倾注了消费者对这一老字号品牌独特的认知和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