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地有一个流传很久的传说:张北战海乡境内桦皮岭脚下与沽源刀棱山中间的那一片开阔地,曾是明朝和蒙古军队交战的地方。在很久以前两山的连接处还屹立着一座城门——“ 威远门” 。明朝“ 镇朔将军” 杨洪便在此驻守,并于此处与蒙古军队多次交战。由于两山之间地势险要,杨洪便把阻击蒙古军队的第一道防线设在了这里,并在两山间的古长城上修建了险关“ 威远门” ,以厄咽喉要塞。 当时的蒙古在北方的势力分为瓦刺和鞑靼,和明朝发生战争的主要是也先率领的瓦刺军队。传说由于杨洪英勇善战,且足智多谋,瓦刺军队发动了好几次攻击,都被阻挡在威远门之外,无法前进一步。强攻不成,也先就借送还在“ 土木堡” 战争中被俘的明英宗朱祁镇为由,想诈开威远门。明英宗传令让杨洪开城迎驾,杨洪说:“ 臣只知为皇上守城,他事不敢遵命” 。气急败坏的也先决定亲帅大军进行再次强攻。杨洪也意识到也先不会善罢甘休,感觉到将有一场恶战。于是他命令两位副将各率一部军队乘夜色埋伏在桦皮岭和刀棱山上,以帅旗为号,相机歼敌。第二天也先果然率大军强攻威远门,杨洪率剩余守城官兵英勇抵抗。坚守到中午,也先见久攻不下,命令士兵休息。杨洪见时机已到,挥动帅旗,发出攻击信号。山上的伏兵看见信号,犹如猛虎下山杀向瓦刺军队,杨洪也率领守军向外冲入瓦刺军中。就像砍菜切瓜一样,把慌乱的瓦刺军杀得血流成河,大败而回。此战后,杨洪和威远门的名声远扬,流传至今。据说,一到秋天,桦皮岭漫山遍野的小红枣花就是那次战争后才有的。
“ 神泉” 的由来 去过桦皮岭的人都知道,在桦皮岭脚下有一股泉水,清凉甘甜,一年四季长流不断,爬山的游客累了,喝几口,解渴又去乏。关于这股泉水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在唐太宗时期,一向和唐朝交往甚好的渤海国造反,想入侵中原,抢占唐朝的大好河山。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亲征,命令张士贵为先锋,并托他寻找应梦贤臣薛仁贵。其实薛仁贵早就在张士贵的队伍当中文韬武略。 为了让自己的女婿成为应梦贤臣,张士贵处处刁难、陷害薛仁贵,让超群的薛仁贵当了一名伙夫。当大军行到现在的桦皮岭时,正值中午,部队人困马乏,张士贵命令军队在山顶扎营。狠毒的他又想到一个害死薛仁贵的办法,让薛仁贵带领几个伙夫去找水做饭,找不到水,军法处置。当时的桦皮岭还不像现在,青山绿水,景色迷人,那时桦皮岭四面环山,都是石头,根本就没有水源。张士贵派薛仁贵去找水做饭,无疑是给他下了个“ 死套” 。但是军令如山,薛仁贵不得不服从张士贵的命令。一个时辰后,他们来到了桦皮岭山脚下一沟壑处,见找水无望,弟兄商量着要逃跑,薛仁贵绝望之下把手中长枪狠狠的插入地下(当时他还没有得到方天画戟)说:“ 我们不能做不忠不义之人,空有一身功夫却无力报国,难道上天要让我们冤死在这里吗?” 薛仁贵的呼唤感动了神灵,奇迹出现了,在薛仁贵插枪的地方流出了一股清水,高兴之余,他拔出了长枪,只见清澈的水从枪眼里汩汩流出。薛仁贵的战马庆幸主人好人有好报,挫败了张士贵的阴谋,兴奋的抬起前蹄,往地上一踏,又冒出一股清泉。众伙夫见有泉水流出,个个喜出望外,合力把薛仁贵举起,抛向空中。 此后,薛仁贵在唐太宗东征中立下汗马功劳。成为唐朝的“ 擎天白玉柱、跨海紫金梁” 。而那股泉水一直流到现在,被当地人称为“ 神泉” 。就是象2009 年这样百年不遇的大旱,在海拔1800 多米处的“ 神泉” 还和往常一样,为山上的游客和挖药材的农民解渴去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