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热在三伏。”但其实养生也在“三伏”。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为炎热、闷湿的季节,人体容易感到不适。不过,若能借此炎热排毒养生,不失为最佳时机。 一、饮食养生篇
“不治已病治未病” 这句耳熟能详的中医观点,强调对于疾病应以预防为主,其实就是重视养生。中医养生理论是从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科学,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中医养生素有“夏补三伏”之说,民间也有“夏令进补,冬天打虎”的谚语。饮食进补是夏季养生的重要一环。应为三伏天生活中的重中之重。 三伏天突出的特点就是“热”和“湿”。首先,要防暑湿。 人体出汗多, 应常吃一些利湿消暑,养阴益气的食品,如绿豆、薏仁、蔬菜、瓜果、百合、玉竹等。其次,夏季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迟钝,如果过食肥甘滋腻之品,则致损伤胃脾,影响消化吸收。因此,应多食荷叶、山药、薏米等健脾利湿的食物。此外,苦瓜、苋菜、丝瓜、西红柿等性寒凉,有清暑降火功效,宜适量进食。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贪食生冷,更要注意饮食卫生,以免发生肠胃疾病。总之,三伏天的饮食应以清心防暑、滋阴生津的调养为主。 二、起居养生篇
首先,盛夏要避免大汗淋漓后突然进入温度低的空调房间,谨防得“空调病”。其次,这个时节防治“暑湿感冒”也很重要的。比如出现类似头疼、发热、四肢无力、舌苔厚重、没有胃口、腹泻,冷热交纵等,可选用藿香正气水来解暑祛邪。藿香正气水是运用藿香、厚朴等具备芳香挥发、升散作用的中药药物,把人体内的湿热清除,恢复五脏六腑的正常运行功能,男女老幼皆宜。另外,藿香正气水还可以防止长湿疹,防止小孩夏季长痱子,防止婴幼儿尿布疹,防止晕车,防止中暑等多种用途。 三、运动养生篇
三伏天,我们应停止一切剧烈活动,并保持充足的饮水,尤其是老年人。不宜贪凉久居空调室内,要常走出家门,做适当的运动,比如练太极拳、游泳等,都能使机体在盛夏维持健康状态。“动而中和”是运动养身的原则,所谓“中和”就是要适中,要平和,过度和不足都无益于养身。言之“能中和者,必久寿也”。 四、冬病夏治篇
冬病夏治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制定的我国中医传统特效疗法。三伏天自然界阳气最旺盛,人体皮毛开泄,此时顺时就势,摄取阳气进行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可以鼓舞正气,驱散阴寒,调节脏腑功能,恢复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冬病夏治由来已久,很多慢性疾病都可以冬病夏治,包括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扁桃体炎、小儿感冒,以及一些虚寒性的疾病,如胃痛、关节炎、肾虚引起的腰痛等。连续贴敷3年以上,上述疾病大多能明显减轻症状,减少复发率。 但要注意的是,急性发作期、皮肤有破溃者慎灸;6岁以下小孩、孕期禁灸;贴灸期禁食生冷寒凉辛辣之物,并用温水洗澡,忌入冰室。
|